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统计信息
1-11月乌兰察布市规模以上单位发展情况简析
来源:乌兰察布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12-11 15:33 作者:白香荣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规上”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其数量、规模、结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规上”单位申报入统工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月,乌兰察布市在库“规上”单位稳中有增,新增“规上”单位持续增长。

一、“规上”单位入库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1-11月份“规上”企业分别新增工业9家、建筑业6家、批发零售业8家、住宿餐饮业2家、房地产业5家、服务业1家、5000万元以上在建法人投资58家(见表1)。

auto

二、“规上”在库单位稳中有增

1-11月,全市在库“规上”单位115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71家,同比增长6.2%。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数分别增长1.1%、5.1%、15.5%、10.3%、11%、10%(见表2)。分旗县(市区)看,在库单位较上年同期均有增加,增量排前三位的为察右前旗、集宁区和兴和县,分别增加18家、13家和9家;增速排前三位的为凉城县、察右前旗和兴和县,分别增长11.6%、9.7%和9.5%(见表3)。 

auto


auto

 规上”单位入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面临退库风险。新入库企业中,多数企业仅达到限额标准;在库企业中,部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限额标准上下徘徊,年内有退库风险。

(二)内生动力不足。房地产方面,乌兰察布市缺乏产业就业的有力支撑,对外来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吸引能力弱,刚需购房群体逐渐收缩,房地产业面临着下行压力;工业方面,引进新兴产业不足,培育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达规,缺乏增量;服务业方面,多属于小微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缺乏创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个转企难度大。很多有达到规模以上资质的个体经营者为了避税,拒绝成立法人公司,造成培育难度加大。

(四)企业申报“规上”的主观愿望不强。部分企业不重视入统工作,有的企业老板不清楚企业“上规入库”对企业的积极意义,认为企业入库不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直接好处,入库后,又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另外,申报需提供税务报表,企业担心由此而增加税赋等经济负担,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因此,企业主动申报入库的意愿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引导力度,完善奖励机制。各旗县(市区)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新增入统“规上”单位奖励制度,提高企业和基层工作人员申报入统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对临标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加强对“规上”单位申报入统工作的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申报意愿,引导企业积极配合申报入统。

(二)强化部门联动,重视企业培育。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相关部门应结合行政审批资料筛选出“准四上”企业单位信息,建立健全“准四上”企业单位培育库。税务、市场监管等审批单位应及时和各经济部门共享相关信息,及时掌握新增企业登记、企业运营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做好入统工作,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三)重视在库监测,引导持续发展。对于已入库企业应充分关注其经营状况,对于经营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的新入库企业,给予精准指导与政策优惠扶持,力求入库企业稳得住。相关部门应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跟踪监测,充分关注在库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企业稳定成长。

(四)以“五经普”为契机,全力做好上规入统工作。要以此次经济普查为契机,摸清全市二产、三产的单位情况,筛选出“种子企业”,对普查出的达规达限及“准四上”企业要全面梳理汇总,尽全力做好后期全市上规入统工作。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