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图片新闻
厚植文明沃土 培育文明新风——乌兰察布文明创建“立德铸魂”谱写文明华章
来源: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02 09:11 作者: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一抹抹“志愿红”跃动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将文明新风吹进人们心田; 一幅幅公益广告点缀城市角落,以润物无声滋养着市民的文明素养;一场场理论宣讲广泛开展,用百姓语言讲述时代故事,在乌兰察布这片热土上筑起坚不可摧的“信仰之城”……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广泛汇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合力的重要思想保障。自2015年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以来,乌兰察布市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之于城。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发展底色。

图片

坚定信仰 铸就城市文明品质

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将进一步助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4月以来,“理响乌兰察布”理论宣讲团深入全市各地巡回开展理论学习轻骑兵示范宣讲活动,让党的政策带着温度落地。

在凉城县乌兰察布蒙帝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鸿茅镇和景社区,宣讲团采用“理论+实例”的宣讲方式,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要义,通过地方发展“小故事”阐释国家战略“大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接地气的方式送到基层员工和广大用户身边,引得群众频频点头称赞。

在乌兰察布市邮政分公司,四位来自宣讲团的讲师分别从“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民生”等两会热词出发,通过贴合实际的案例和振奋人心的故事对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窗外春雨绵绵,室内热潮涌动,快递小哥们眼中闪烁着奋斗者的光芒。

图片

市党史馆成为了全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记者 张晓鹏 摄
如今在乌兰察布,像这样用“接地气”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讲,推动党的理论政策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党的理论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信仰铸魂,初心如磐。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察布深入践行党的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心聚力,铸魂育人。聚焦“关键少数”、抓好“绝大多数”,通过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全面覆盖、深入开展,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
同时,借助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行政学院)及干部学院的培训等多种途径,乌兰察布市积极响应“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时代号召。多年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习200余次,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支部学习、主题党日、专家辅导、研讨交流等形式,成功举办万余场集体学习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全面学、系统学、跟进学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乌兰察布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五老”乡贤、先进典型、乌兰牧骑及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活动超10万场。

此外,依托各地学习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市举办“强国复兴有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一系列群众性主题活动,参与人数突破百万。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更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信仰、追求理想的浓厚氛围。

以信仰为灯,以初心为舵,乌兰察布市在建设政治忠诚、信念坚定、理论过硬、风清气正的“信仰之城”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让文明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图片

崇德向善 引领时代文明新风

图片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建城”,更要“树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漫步在乌兰察布街头巷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随处可见,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多年来,乌兰察布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让文明素养和人文关怀成为新风尚。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用身边看得见的鲜活事例感染群众,厚植文明土壤,传播文明理念,倡树德育新风,是乌兰察布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成熟实践。


“人民楷模”都贵玛、“中国好人”钢宝力达、“全国文明家庭”张爱叶家庭、“北疆楷模”董鸿儒……榜样在身边,道德之光如春风化雨,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

晨曦初破,金色的光芒倾洒在察右后旗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内,一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正在举行。身着整洁校服的学生整齐列队,目光如炬,紧紧凝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激昂的国歌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震撼着每一个少年的心灵,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与团结的种子。

课堂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故事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琅琅读书声在教室回荡时,民族团结的种子已在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学生特日格乐课后分享道:“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故事,让我深切感受到,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就能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

这样的文明培育实践在全市蔚然成风,12万中小学生走进集宁战役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在童声誓言与躬身实践中深植精神根脉。道德讲堂、公益广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拂面,让“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全市1200多个行政村,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坚持以文化人。乌兰察布市还立足本土推出《国家孩子》《大榆树下》等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的文艺精品,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在全社会掀起了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热潮。“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已经成为滋养市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

十年风雨兼程,美德之花开遍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家庭,从“身边好人”到“道德模范”,在这片土地上,文明创建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塑造着城市的气质,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以文明为帆,行动为桨,乘风破浪,乌兰察布市正向着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迈进。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